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,2024年5月,国内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2453辆,环比上月(2809辆)下降12.67%,同比(2376辆)增长3.24%,增幅较上月(增长46%)大幅缩窄。虽然太欣新材料科技环比销量下降,但同比销量依旧实现“两连涨”,透露出新能源客车市场波动较大,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上表可见,在排名方面,5月,宇通客车蝉联销冠,厦门金旅“杀”进前二,成功晋级三甲之列,苏州金龙海格则稳居榜三,厦门金龙排名较上月上升一位,远程商用车排名保持不变。
从销量环比表现来看,5月,有四家企业实现了环比正增长,其中厦门金旅表现最亮眼,环比增幅超2倍,达209.22%;中通客车环比增幅超7成,厦门金龙环比增幅近3成;苏州金龙海格也实现环比小幅增长。
从销量同比表现来看,5月,有六家企业实现同比正增长。其中,远程商用车增幅最明显,同比增长60倍;宇通客车、苏州金龙海格和中通客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70.53%、182.79%和117.31%;厦门金龙实现销量同比微增。
此外,在市场份额的表现上,5月,宇通客车市场份额最高,接近3成;排名第二和第三的“双龙”份额均超过10%,且这三家品牌合计市场份额高达60.54%太欣新材料科技,市场集中度较高;排名前五的新能源客车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5.83%,而前十品牌的合计市场份额达到了93.44%。从市场份额来看,国内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腰部及以下的品牌份额之间的差距较小,竞争也势必异常地激烈。
2024年1~5月,国内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11424辆,同比增长14.93%,较1~4月累计下降近4个百分点。
虽然累计增幅有所下降,但两位数的增长势头不减。具体到各品牌,依旧能够发现亮点。
从各新能源客车品牌累计销量来看,2024年1~5月,前十企业中,宇通客车累计销量最高达2701辆;比亚迪和苏州金龙海格均实现了超千辆的累计销量,分别达1602辆和1287辆。
从1~5月累销排名来看,前五企业排名未发生改变;而厦门金旅排名由上月的第九上升至第六;中车电动和安凯客车排名保持不变。
从1~5月累计增幅来看,亚星客车销量累计增长2083.33%,在前十企业中表现最为亮眼;其次便是安凯客车,销量累计增长179.2%;苏州金龙海格和宇通客车销量累计增幅分别达130.23%和121.58%。其他企业中,中通客车累计增幅也超过了8成;比亚迪实现累计小幅增长。
此外,从累计份太欣新材料科技额来看,排名前三企业市场份额合计接近5成;排名前五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达63.55%;排名前十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86.98%。
由上表可见太欣新材料科技,5月,国内7米以上新能源公交客车销售1516辆,占据市场超6成的份额,继续霸榜行业;新能源座位客车则实现了销量环比增长9.59%及同比增长180.37%的优异表现,1~5月累计增幅更是达到254.36%,可见市场热度。
而其他类型客车(统计时将校车纳入该细分市场合并统计)在今年1~5月累计增幅也达到213.16%,实现三位数增幅。可见太欣新材料科技,无论是校车还是基于客车底盘改装的专用客车及房车等车型,还是受到一定用户群体青睐的。
具体来看,在新能源公交市场,5月,厦门金旅、中通客车、远程商用车和奇瑞万达均实现销量环比与同比“双增”。其中,奇瑞万达环比增长最高近4倍,厦门金旅环比增幅也达到262.86%;远程商用车同比增幅最“吸睛”高达57倍,奇瑞万达同比增幅也达到31倍,中通客车和宇通客车也均实现同比三位数增幅。
从1~5月新能源公交车累计销量增幅来看,亚星客车同比涨幅最高,超17倍;其次是远程商用车,同比累增近2.5倍。
在新能源座位客车市场,5月,福田欧辉销量环比增长950%,是销量前十太欣新材料科技企业环比涨幅最明显的品牌;亚星客车环比销量也增长580%;厦门金旅销量环比增长156.34%。在销量同比表现中,苏州金龙海格销量同比增长最高超8倍;厦门金旅销量同比增长658.33%;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460.94%。
从1~5月新能源座位客车累计销量来看,厦门金龙销量累计同比增幅最高,达1216.22%;宇通客车、厦门金旅、苏州金龙海格、中通客车和安凯客车也均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。
此外,在其他客车市场,今年1~5月,该细分市场销量同比累计增长213.16%;其中,宇通客车表现同样出众,同比累增达1.5倍。
从销量数据我们清晰可见,虽然5月新能源客车市场出现销量环比下降、同比增长的波动,但是对各客车品牌来说,其中不乏亮点。在经历了疫情、“国补退出”等一系列的影响后,新能源客车市场如今终归是走上了正轨,随着旅游热潮的来临,新能源客车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发现,各客车品牌在新能源客车行业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,无论品牌传播还是技术升级方面,大家都在不懈地努力。今年二季度马上就要过去了,各新能源客车品牌将会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?市场能否迎来“三连涨”?哪些品牌又将脱颖而出?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4 kaiyun开云平台·(中国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| 豫ICP备19015673号